Search

#島讀回顧 #音樂 #版權

Clubhouse 的熱潮,將聲音經濟的討論推上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島讀回顧 #音樂 #版權

Clubhouse 的熱潮,將聲音經濟的討論推上前線。

科技放過聲音多年後,終於開始動工了🎉🎉🎉

除了新興的聲音平台,傳統音樂產業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得益於資本市場的火熱與串流平台的普及,近期音樂版權交易開始熱絡,私募基金、唱片公司更是動作頻頻。


華爾街私募基金 KKR 以 2 億美金收購美國男團 OneRepublic 與其主唱 Ryan Tedder 參與超過 500 首歌曲版權的主要權利。這包含 Tedder 與碧昂絲(Beyoncé)、Lady Gaga、Paul McCartney 和 U2 一起寫的歌曲的權利。再稍早一點,環球音樂以超過 3 億美金買下 2016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(Bob Dylon)的所有音樂版權。

這一波版權收購風潮是由前述的 Hipgnosis 掀起。其為一家於 2018 年的新創,於同一年在倫敦公開上市。Hipgnosis 專門收購音樂版權。過去 2 年成長迅速,市值已達 12 億英鎊(約 455 億台幣)。

根據其 2020 年終報告,Hipgnosis 已擁有超過 57,000 首歌曲的權利,包括 Spotify 最多播放次數前 30 名中的 10 首歌曲。

為何音樂版權突然炙手可熱,投資人願意一次付 15 年的權利金來買斷?一般分析師指出三個原因:

第一,版權的「收益穩定」。人會重複播放熟悉的音樂。如果你年輕時被《愛情的盡頭》感動,到了 40 歲時仍會持續播放。因此音樂版權就像軟體即服務(SaaS)或是農田,可以持續地創造營收。

而音樂版權又分成多種權利。當《愛情的盡頭》在 Spotify 上串流一次,Spotify 會先扣除營收的 30%,剩下的分潤給版權的擁有者。這些錢又會細分給作曲權(composition)、表演權(performance)等的持有者。

第二,「資金熱絡」。現在資金寬鬆、熱錢滾滾,每個人都在買股票、債券、加密貨幣等。許多人希望能分散風險。而音樂版權與其他資產較少相關性,是分散風險的理想標的。

第三,「串流的普及」。串流平台滲透率持續提高。高盛預測全球線上音樂串流人數將在 10 年成長 3 倍,至 2030 年達 12 億人。而整個音樂市場產值則成長 2 倍,於 2030 年達 1,420 億美金。因此收購方就算一次付清(以現在價格估算的)15 年權利金,仍然保有成長空間。

不過我會再補充兩個理由:「可辨識性提高」以及「專業化」。

了解更多音樂版權佈局的策略:
👉原文閱讀:音樂版權交易熱絡|金曲挖礦|作曲家出頭天(會員限定)
https://bit.ly/36JJgGo
---
1⃣元方案讓你1⃣次讀完所有文章: https://bit.ly/3myOL0D
💁‍♀️訂閱島讀,輕鬆掌握科技與商業趨勢💁‍♂️
https://bit.ly/3myOL0D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《科技島讀》是台灣頂尖科技媒體。目前有數千位會員,來自科技巨頭、頂尖新創、金融機構以及政策組織。在動盪的時代,你需要洞穿雜訊的工具 —《科技島讀》。
View all posts